165.
下大雨而驚慌起來,發覺自己隱隱改變了很多,幾乎不可計數。從fn開始留心起來,昨天是S,今天是+0與姐;大家都必須在維持某一種內裡平衡下保持外在的樣子…更換或辭掉的工作、適應的生活等等,我知道我們活在這個年歲,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了。我們只是不再說那個有重量而顯得不誠實的字,在應付彼此的每日與人際,言談的關心與錯話,消耗並日漸遲緩…雨又大了起來。流浪者可有安棲之處?那些仍空著而昂貴的高樓,會否在大雨之後,漂浮起來,成為遠方的島嶼…
2010/8/30
2010/8/24
162.
Radio on好慢熱啊,片頭音樂一開始以為將是緊湊而搖晃,但敘事被打散了,看起來像是有一種悶悶的,無事的閒蕩;沒有音樂時變得有點難挨,睡意矇矓。雖然後來遇到一些有趣的人但悶悶的感覺只稍微減緩,而最後因為無法再發動車子,他打開車門,總算讓生日收到的那捲錄音帶繼續播下去,而後在電車進站時穿越軌道,離開。偷偷想說如果舒國治拍電影會不會是這樣。回家路上疲倦又清醒地把數獨解完,腦裡閃爍著那些路上的看來仍會一直無事下去的畫面,最後的音樂卻意外地蠻喜歡。
Radio on/Christopher Petit/UK/1980
163.
那一場實驗在啤酒工場的劇場裡讓雨落下來,雨聲淅瀝而漸遠漸小.....。想著結束的不可避免,竟有衰弱的預感。後來水面湧出的液態氣體,輕輕在表面上拋出煙圈散去,最後成為沼澤一般的稠狀。樂器的簧片振動…有持續的聲響。我覺得那很美,並不溫柔,而有一種粗礪。想起進場時兩位工作人員安置木條、均勻地灑下白色的鹽,也有某種儀式感。開始與結束都在奇異的狀態,不帶意義的運行,純粹而魚貫。
Stifters Dinge/Heiner Goebbels/台北啤酒工場
164.
親愛的醫生應該是愉快的,香川照之在故意跌倒被刑警扶起之際問的那句「你是用愛來扶我的嗎?」我笑得眼淚都停不住。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總覺得提出了那麼多問題,有一種慌心的虛弱。西川美和不是要回答的吧,那麼多陰錯陽差(瑛太猜拳猜輸、老人家只是被干貝噎到、急診經驗豐富護士告知的緊張性氣胸處理…)的聚合,也許正如刑警所說「都是你們這些人讓他成為醫生」,也或許如瑛太所說「怎麼樣才算一個醫生」;所謂「正牌」vs「冒牌」的認同機制、城與鄉(不僅醫療或任何資源,更是社會地位、「出走之必然?」、生活方式等種種)的差距與渴望、以及可能是導演最開始想敘述醫病關係(「專業」與「肉身入侵」的不/信賴、依賴或對抗?…)的初心,電影那麼好看以致幾乎忘記那位「正牌醫生」請刑警帶話的問題,「接下來會怎麼辦?」母親是否可以獲得更有人性的照顧?村人仍視為神直至…?或者那個問題該是,揭穿身份之後,伊野醫生還能回到小村嗎?結局不怎麼負責任卻適度安撫觀眾,最終得以鬆口氣;但是問題仍在,即使可能被抹除,可能被掩藏,可能被遺忘。
親愛的醫生/西川美和/日/2009
Radio on好慢熱啊,片頭音樂一開始以為將是緊湊而搖晃,但敘事被打散了,看起來像是有一種悶悶的,無事的閒蕩;沒有音樂時變得有點難挨,睡意矇矓。雖然後來遇到一些有趣的人但悶悶的感覺只稍微減緩,而最後因為無法再發動車子,他打開車門,總算讓生日收到的那捲錄音帶繼續播下去,而後在電車進站時穿越軌道,離開。偷偷想說如果舒國治拍電影會不會是這樣。回家路上疲倦又清醒地把數獨解完,腦裡閃爍著那些路上的看來仍會一直無事下去的畫面,最後的音樂卻意外地蠻喜歡。
Radio on/Christopher Petit/UK/1980
163.
那一場實驗在啤酒工場的劇場裡讓雨落下來,雨聲淅瀝而漸遠漸小.....。想著結束的不可避免,竟有衰弱的預感。後來水面湧出的液態氣體,輕輕在表面上拋出煙圈散去,最後成為沼澤一般的稠狀。樂器的簧片振動…有持續的聲響。我覺得那很美,並不溫柔,而有一種粗礪。想起進場時兩位工作人員安置木條、均勻地灑下白色的鹽,也有某種儀式感。開始與結束都在奇異的狀態,不帶意義的運行,純粹而魚貫。
Stifters Dinge/Heiner Goebbels/台北啤酒工場
164.
親愛的醫生應該是愉快的,香川照之在故意跌倒被刑警扶起之際問的那句「你是用愛來扶我的嗎?」我笑得眼淚都停不住。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總覺得提出了那麼多問題,有一種慌心的虛弱。西川美和不是要回答的吧,那麼多陰錯陽差(瑛太猜拳猜輸、老人家只是被干貝噎到、急診經驗豐富護士告知的緊張性氣胸處理…)的聚合,也許正如刑警所說「都是你們這些人讓他成為醫生」,也或許如瑛太所說「怎麼樣才算一個醫生」;所謂「正牌」vs「冒牌」的認同機制、城與鄉(不僅醫療或任何資源,更是社會地位、「出走之必然?」、生活方式等種種)的差距與渴望、以及可能是導演最開始想敘述醫病關係(「專業」與「肉身入侵」的不/信賴、依賴或對抗?…)的初心,電影那麼好看以致幾乎忘記那位「正牌醫生」請刑警帶話的問題,「接下來會怎麼辦?」母親是否可以獲得更有人性的照顧?村人仍視為神直至…?或者那個問題該是,揭穿身份之後,伊野醫生還能回到小村嗎?結局不怎麼負責任卻適度安撫觀眾,最終得以鬆口氣;但是問題仍在,即使可能被抹除,可能被掩藏,可能被遺忘。
親愛的醫生/西川美和/日/2009
2010/8/8
159.
在看完伊坂幸太郎的《Lush Life》後,忍不住動手畫下事件發生的時間點,打算整理出自己如何被暗示而在時序上感到疑惑的連結點(原來很多事,一開始就被導引成另一種…);後來吵鬧的去看了還在首輪的inception(好久沒有看首輪,好貴啊),同樣提到艾雪的錯視畫(《Lush Life》正文開始之前的書頁放了艾雪的作品,小說中角色們會經過的仙台車站有著艾雪展覽的大海報)並且成為夢境的可能,Arthur(喬瑟夫高登拉維特)帶著Ariadne(艾倫佩姬)走在無盡的樓梯上經過撿拾紙頁的女孩兩次,在揭示樓梯的謬境時才赫然開展斷裂(後來又一次Arthur在樓梯間裡躲避追殺時再度用了此招)。對我來說這種解釋過程成為某種暗示(或植入?哈哈),因此對許多被視為邏輯不合的(比如kick的定義還是時間點還是在夢裡死亡會如何之類)都可以愉快地穿越,只是整部片的(好吧,姑且叫作「現實」)情節設定短得可以一句話帶過有點讓人傷心…,但愛情的承諾實驗倒是蠻有趣的部分。
Lush Life/伊坂幸太郎/獨步
Inception/Christopher Nolan/USA/2010
160.
看《Jack Smith and the Destruction of Atlantis》之前不知道Jack Smith是誰。看完覺得十分心痛。在Andy Warhol世故老練得到金錢與聲名的同時Jack Smith怪誕華麗狂熱並貧窮而且驕傲,他始終是那個《耀眼的傢伙》和他自己的孤獨溫存,撕開自己與別人,不打算理解世界,只服膺自己的真理…但是美麗,張狂,…他喃喃說著「我想你們從來就不知道自己在對抗的是什麼吧」,「真正的魔術…」,「我期待有人可以用我的創意去…但他們都只複製了表象…」…以及那些我忘記了的殘破句子在《耀眼的傢伙》被拿去全球展示巡迴而他自己連好的拷貝都沒有「…捍衛的某些…而那些愈來愈…遙遠…」。遙遠。他的公寓他所想像的異國風情,他的戲劇生活,他的死。《尋常的愛》裡的粉紅色與綠色,纏繞與飛舞。所有的未完成。
Jack Smith and the Destruction of Atlantis/Mary Jardon/USA/2006
161.
「有時候,我所需要的只是簡單的一瞥,不協調景象中的一處開口,霧中閃現的一抹光亮,人群中相遇的兩位過路客的對話…」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在看完伊坂幸太郎的《Lush Life》後,忍不住動手畫下事件發生的時間點,打算整理出自己如何被暗示而在時序上感到疑惑的連結點(原來很多事,一開始就被導引成另一種…);後來吵鬧的去看了還在首輪的inception(好久沒有看首輪,好貴啊),同樣提到艾雪的錯視畫(《Lush Life》正文開始之前的書頁放了艾雪的作品,小說中角色們會經過的仙台車站有著艾雪展覽的大海報)並且成為夢境的可能,Arthur(喬瑟夫高登拉維特)帶著Ariadne(艾倫佩姬)走在無盡的樓梯上經過撿拾紙頁的女孩兩次,在揭示樓梯的謬境時才赫然開展斷裂(後來又一次Arthur在樓梯間裡躲避追殺時再度用了此招)。對我來說這種解釋過程成為某種暗示(或植入?哈哈),因此對許多被視為邏輯不合的(比如kick的定義還是時間點還是在夢裡死亡會如何之類)都可以愉快地穿越,只是整部片的(好吧,姑且叫作「現實」)情節設定短得可以一句話帶過有點讓人傷心…,但愛情的承諾實驗倒是蠻有趣的部分。
Lush Life/伊坂幸太郎/獨步
Inception/Christopher Nolan/USA/2010
160.
看《Jack Smith and the Destruction of Atlantis》之前不知道Jack Smith是誰。看完覺得十分心痛。在Andy Warhol世故老練得到金錢與聲名的同時Jack Smith怪誕華麗狂熱並貧窮而且驕傲,他始終是那個《耀眼的傢伙》和他自己的孤獨溫存,撕開自己與別人,不打算理解世界,只服膺自己的真理…但是美麗,張狂,…他喃喃說著「我想你們從來就不知道自己在對抗的是什麼吧」,「真正的魔術…」,「我期待有人可以用我的創意去…但他們都只複製了表象…」…以及那些我忘記了的殘破句子在《耀眼的傢伙》被拿去全球展示巡迴而他自己連好的拷貝都沒有「…捍衛的某些…而那些愈來愈…遙遠…」。遙遠。他的公寓他所想像的異國風情,他的戲劇生活,他的死。《尋常的愛》裡的粉紅色與綠色,纏繞與飛舞。所有的未完成。
Jack Smith and the Destruction of Atlantis/Mary Jardon/USA/2006
161.
「有時候,我所需要的只是簡單的一瞥,不協調景象中的一處開口,霧中閃現的一抹光亮,人群中相遇的兩位過路客的對話…」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