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29

(我們必須)剛剛好

剛好在鬧鐘響之後三十分鐘起床
剛好在麥當勞結束早餐前點了乳酪焙果
剛好在回家之後想起要買一些透明賽璐璐片練習速寫
剛好在路上播完一首歌MP3沒電
剛好你還在忙碌
剛好我離開

2008/2/28

顏色與虛弱

而現在最好是白色。不覺得白色很安慰嗎,一片空白,暴力的白最好連透明的餘地都不給,透明太多,又太重。不覺得白色很輕嗎,最好是窒息的輕,又虛弱,又無所謂。

然後是黑色。好清楚。

而不過(僅僅是一場感冒)

病得時候覺得很厲害,撐了兩天就決定馬上去看醫生。醒過來的時候右手不斷發抖,感到懊惱又恐懼,姆指像是有一塊吸鐵似的,放鬆時就緊縮在手掌中心,一扳開又縮回去。反覆試了幾次,不。沒有辦法。我沒有辦法控制我自己的手。發生了什麼事。我還在發抖。咳嗽,鼻水,頭痛與暈並且發脹,擤鼻水時腦袋就像被什麼抽空了。乾乾的,有一團乾燥的霧。想保持清醒,喝很多熱水,一直跑廁所,身體還是逐漸軟弱下去。

(我必須先睡一覺再說)
(身體什麼都不跟我說。究竟在對抗什麼?)
(乖順地吃飯。然後吃藥)

(再給我一塊巧克力)
(榛果牛奶葡萄乾的都可以)
(就快要好起來了)

2008/2/27

眾神啊,

所以是今天去安了太歲。我不是很確定「太歲」是怎樣的流年,但這好像是很多不順利的藉口,人類在遭遇不愉快時特別脆弱嘛可以理解。然後今年輪到我了。於是我買了一些餅乾(因為太不會挑水果)就去廟裡求救了。我媽說,反正你不懂就問,跟著別人做就對了。到了廟裡我才開口發問,大叔就很有經驗地教我看柱子。流程都打成金銅色的牌子安掛在柱上,真順利。我默唸了自己的名字和住址,一一請眾神保祐;一天裡神明要收到多少這樣的訊息呢?聽見也好沒聽見也沒關係,我想起父親發病時所有人在心裡唸著佛號懇求各方神明,哎也不過生死有命,一切就先這樣吧。

2008/2/18

七種疲憊

有時候是這樣的,每個人對於他她引以為傲的本身,都希望也須要被禮貌而仔細的對待。對生活細節漫不經心的人也許很在意一張唱片的音質如何,打扮毫不起眼的人或者傾心各種杯子的設計握把的弧度等等;當一件事的完成須要用到超過一個以上的人類,也許各自隸屬同樣團體也許不,也許須要有同的樣的技能也許不,事情很可能朝著自己所想像的目標前去也可能完全不是這樣。但又由於赤裸太傷人的緣故,總是選擇禮貌以待;非表現得強盛不可,非表現得甜美不可,非表現得愉快不可。所有人都知道接近並不等於,但又渴望接近。而我感到好疲憊喔,兩隻腳縮起來,用雙手環抱著,低下頭,變得愈來愈小,就快要消失了。

接下來要寫七種疲憊的故事,包括重覆、追逐、謊言、空白、逃避、容忍、甜美。始於重覆,終於甜美;不是傷感或厭倦,而僅僅是,疲憊而已。

2008/2/12

隱沒在○○裡的…

總之我的鞋壞了,雨下太久了又溼又乾。該扔了雖然我喜歡舊鞋而且新鞋老是咬腳。因為即將離職的緣故,想好好地去學一點技術上的什麼,朋友說妳可以去○○局呀那裡說不定有妳想上的課程而且很便宜。我說好於是打了一些電話查了一些資料最後來到一張桌子前,(坐下)(好好地填寫)一邊寫一邊四處張望,隔壁的男人苦著一張臉囁嚅著,一個女人問他你真的要學嗎我勸你還是找個工作你先不要退保你家裡的經濟狀況已經不是很好你好好考慮。我繼續低頭寫著一邊想進來這裡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曾經是在什麼樣的行業/希望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一個進門的男聲喊著還有工作嗎可不可以幫我看一下,一個女聲說有啊不過都是臨時性的你要嗎,(男聲說)好啊工作不好找有就好了,(女聲說)我不是和你說過要把自己打理得整齊一點嗎你要去面試耶你弄整齊一點再來。我忍不住別過頭去看以為會看到衣衫儖僂長髮沾黏之類,結果是個穿著迷彩大外套、極短小平頭的大個子男人;這樣究竟哪兒算做不整齊了呢我好疑惑地想結果男人什麼也沒說就離開了。我面前的女孩將我的資料輸入電腦一邊說哎呀妳在○○上班那麼○○還在嗎,我說在啊在啊,女孩問咦那妳是打算…我便告訴她。因為某些條件還不符合的緣故我必須再來一趟於是我說掰掰然後離開。雨已經停了而空氣還是冷得可以將皮膚割開。我走得很快很快,此刻我只是非常想單獨一個人,以及買一雙鞋(謝謝但我心情很差)。

2008/2/11

當然是衝著王家衛來啊





















我只看過「重慶森林」和「2046」。我喜歡王家衛當然是因為對白和細節,大量的對白和細節,王家衛在電影裡偷渡的時間,角色安置的明顯。因此在看「我的藍莓夜」時,一直等待有趣而鮮明的王家衛語言出現;大概是我的遲鈍,我總是聽到身旁的人吸鼻子,可是這…這不是催淚片吧。唯一讓我感到揪心的,是裘德洛打遍電話打算找伊莉莎白,噼哩啪啦說了一堆之後知道那不是他要找的人,說「謝謝你聽我說話」。好寂寞啊,整個電影院的人都爆笑出來,可是笑的同時也許心裡都有一層深深的,理解吧我猜。另外還有娜塔莉波曼;她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樣態,聰明,自信,過份驕傲,美麗。確實,藍莓夜不如王家衛其他作品細緻,但王家衛自己說了,這是一部隨興的公路電影。那就這樣吧,反正我們都是衝著他來看電影的嘛(不過Taco和眉是被我拉來的就是,哈)。


我的藍莓夜My blueberry night
王家衛

2008/2/10

就算被殺也不覺得痛吧。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什麼都不要管去做就可以了,胡亂的潑漆,堆疊封鎖牆,愉快地大喊,(其實我們也會怕啊)可是這多好玩,這世界太無趣了,體操和打掃,讀個好大學,那些是什麼鬼!不如在屋頂吃麵包喝咖啡牛奶(你們這些連毛思想是什麼都不懂的小鬼)。然而體制在哪呢?全三年級可以取消體操課和不用打掃體育場,大家就高興得不得了(那二年級呢,那一年級呢)(你覺得大便有思想嗎);封鎖事件過後,兩個成員很高興地說現在好幾所大學都在注意我們,安滕政信說要來搞個畢業典禮粉碎鬥爭,妻夫木聰說你們不打算畢業了嗎,我不想被退學啊。老師說文化真是可怕啊如果岩瀨沒有接觸韓波和卓別林可能也就一輩子待在爸爸的鐘錶店啊還被糾正了發音(而老爸說說謊不高明是不能成為藝術家的)(但你真正關心過越南戰爭嗎)(你…就算被殺了也不覺得痛吧)(革命,什麼是革命)(不如來一場嘉年華,要拍電影,有一匹白馬和珍淑女)(後來我和珍淑女結婚有個可愛的小孩住在紐約正要去參加金像獎的頒獎典禮)

(啊,我騙你們的啦。)

69
李相日

妳可以牽我的手嗎?我睡不著





















(又是我最喜歡的魔幻喜劇片,啊哈。)
(以下有雷噢。因為太有趣了,想看的人還是先不要往下才好)

這部片被我唸著藏在心底好久了,去年金馬場看到史蒂芬兩隻大手的酷卡就預感這一定是我的菜。一開場「 Stephane TV 」的音樂和紙板箱攝影機就讓我笑好久,今天節目要教大家如何造夢喔,首先是雜念,然後加入一點○○,還有…然後史蒂芬就到夢境裡去了。史蒂芬是從六歲起就分不清夢境與真實生活的孩子(我懷疑六歲前也是吧!)抱著他的災難學月曆在老闆面前表演空難的機長,被老闆說「我的客人只要小狗、花和裸女」,完全聽不懂同事教他如何做細瑣的工作,兩隻手變得好大把一切搞得亂七八糟…總是想起死於癌症的爸爸,並對媽媽的男朋友感到憤怒(「他們都好無聊只有妳懂我」)。雖然我還是覺得藝術家也可以把瑣事打理好但我打從心理感到一陣緊縮。

在史蒂芬的夢境裡,史蒂芬妮趴在洞穴的高架床上編織;史蒂芬推著推車蒐集史蒂芬妮的作品打算展覽。他趴在岩石上看著史蒂芬妮,肚子頂著石塊,問她,「妳可以牽我的手嗎?我睡不著。」史蒂芬妮伸出手來握著他的手,史蒂芬便睡著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史蒂芬像個小孩子任性又胡鬧,從窗台溜進史蒂芬妮家改造小馬,滿心期待史蒂芬妮會誇讚他是個機械天才;卻正巧被進門的史蒂芬妮撞見…兩個都像小孩子一樣的人最後還是像小孩子一樣嫉妒、大哭、說氣話。

(我們七十歲結婚好不好。反正那時…妳也沒差)

(我以為她很寂寞原來她根本不需要我)

只是這是愛嗎?史蒂芬妮喊著,為什麼是我?史蒂芬說他們都好無聊只有妳懂我…(而妳可以懂我嗎)(必須找到一個對的和絃)(史蒂芬妮是對的和絃嗎?)(你為什麼不說出來?)(另外妳有柔伊的電話嗎)(你想要那我寫給你啊)

在史蒂芬妮的高架床上,史蒂芬於是睡著了。(那是船在森林裡找它的海的故事)(可以改成森林在船裡去找海的故事嗎)(好啊,我改。)


戀愛夢遊中The science of sleep
米歇爾龔特利 Michel Gondry

2008/2/8

年片雜燴

過年是看到平常不會去看的電影的時間,因為一定要配合一下親族們的口味。這也挺有趣的。以下是除夕到初一時的年片片單。

1.一個人與全世界的孤寂-《我是傳奇》
常見的過了頭的醫學生化演繹片,當夜晚來臨,當全世界的人都成了惡夢/夜魔;你怎麼辦?你是那個掌權者,你擁有一身完美的肌肉,你小心翼翼日復一日鍛鍊、廣播、和假人說話、煮食、實驗。至少你還有一條狗。但是你的狗也感染了你只能親手,扼死牠。上帝存在嗎?隔離區存在嗎?而你以為只剩你一個人。影片的後來,沒有敘述拿到解藥的母子如何和隔離區一同殺出新生路,只是隱隱,讓觀眾以為,只要還有別人,就還有希望。

2.好人不死,而那些惡人總是死不完-《限制級戰警》
我總覺得馮迪索一身大肌肉而臉看來卻很,呃,憨厚。無政府99那位首腦所說的,全世界陷入混亂、相互攻打時,政府即失去了意義,因而達到最理想的自由狀態;所以他可以利用完俄羅斯科學家研發出毒氣武器「寂靜之夜」後以此將其殺盡。很奇怪這類片子都和電動一樣,魔王總是最難殺的一個。極限表演效果還蠻不錯。另外如果不是馮迪索愛上俄羅斯美豔女臥底(非美豔不可,非愛上不可),也有真的掃蕩小組,這部片要怎麼繼續?不過我喜歡馮迪索說的那句話:「這個任務是妳自己爭取來的,那就去完成它。」

3.時空暫停的無止盡延展,記得與忘記-《蠟筆小新之時空大冒險》
被電影吸進去的春日部一群人(包含小新一家),不得不在電影中的西部荒野開始習慣日子;小新和阿呆發現原來電影才拍到一半,而時間停住;所以外來的/春日部的人們總是被奴役、欺負。兩人並告訴爸爸和出租店老闆,即為電影中的轉捩點,因此告訴眾春日部人們時,太陽便開始移動了。有趣的是,在電影中關於遺忘這件事,用小新式的說法一再提醒:「我畫不出不理不理左衛門了」、「妮妮一輩子要跟個這個沒出息的男人嗎」、「正男回到春日部,會有很多溫柔的大姐姐喔」…;電影中的反派有其意志,緊緊守護某秘境而不讓外人發現,雙方並展開西部片的追逐戰鬥戲碼,發揮救助同伴精神,最後,總算來到大家等待的秘境,原來是發著光亮的「劇終」啊。

4.還是得美。-《醜女大翻身》
韓片的女人整容劇碼。真可惜,我還蠻期待看如果有男人整容的片。為什麼男人不整容啊?為什麼男人就不會覺得該為女人整容啊?一位超級大美女金亞中流淚訴說為了喜歡的人想變漂亮,那樣的心情為什麼不被了解呢;當然當然,大部分的人由於擁有視力的緣故,外貌肯定是生物擇偶的首要條件。我不反對在身上動刀動肉的,因為那也不是反對或不的簡單選擇;我自己照鏡也常常希望眼睛再大一點雀斑少一點鼻子尖一點,只是,自己期待的模樣和眾人期待的模樣,「美」已經過度的單一化成為「李英愛」、「宋慧喬」(我甚至認不出來誰是誰)。赫本至死都是美的,對我而言,成英姝、黃碧雲、邱妙津也都是美的;活出了自己的姿態,整不整差在哪裡呢。也許,整容即意味著自己過度在乎眾人的眼睛,為達目的的一種簡單迅速有效方式吧。(或者,整容到後來,外貌的單一化也可解釋為對「美」的反撲?)

5.倒底是怎麼回來的?-《迷走星球》
兩個小朋友長得很可愛。劇情就不多說了。看過的人應該都記得哥哥兩次許願都不是許著回去的願望,一次要了簽名橄欖球,一次希望太空人的弟弟回來,因而發現原來太空人是當年許了弟弟消失願望的自己。也許這部片只是想藉著電影告訴兄弟姐妹要相親相愛之類吧,但是我始終很疑惑,迷走星球既然是個黑洞,為什麼玩到Game over而一切都被吸走了,弟弟一醒來,卻發現一切安然無恙?姐弟三人都有同樣的經歷,一切卻被秘密化當作沒發生?似夢非夢,還是南柯一場?

好,之後再來寫年假間其他天的片單。

永遠是傳說中的夏洛克

我並不特別喜歡福爾摩斯。柯南.道爾創造出這位陰鬱並且總是注意某些蛛絲馬跡並予以組合分析的人物,竟有千百萬的人們對這個貝格街舞台的故事如數家珍;於是也就有推理/犯罪小說家們共同朝這位傳說中的倫敦頂尖偵探(及其創造者)致敬的作品「貝格街謀殺案」。福爾摩斯小說系列有趣的地方,除了邏輯、科學與醫學的展現,犯罪的心理和緊湊的情節,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場景和人物。但是老實說我印象所及,實在沒想起哪一個特別記得的懸案;印象深刻的反倒是小時候一起讀到的怪盜亞森羅蘋-強壯、溫柔、聰明又狡詐匹敵福爾摩斯-但沒有任何亞森羅蘋博物館、或者蠟像、像亞森羅蘋致敬…之類的。有趣的是,如同導讀的唐諾寫到卓別林一時興起,跑去參加模倣卓別林比賽,結果只拿了第三名這件事;以及米蘭昆德拉在「簾幕」一書提及的歷史感-對藝術欣賞時不可避免的受制於歷史感,以致創建及倣造,變得自然或可笑(唐諾本意非此,他只是將昆德拉的疑問在前言時提出)。但是,由於我壓根不記得柯南.道爾如何仔細描繪這位傳說中的頂尖倫敦偵探,而這部不同風格、不同技巧的十一位作家筆下所承襲的夏洛克.福爾摩斯,便有了不同的故事脈絡。撇開模倣這件事不談,我喜歡的幾篇故事都是冒險性和主動性較強,可以在懸案上門時看出案中案,然後即時制止的那種;不過總之呢,傳說中的夏洛克仍然是啣著煙斗,並希望好好吃一頓早餐的倫敦頂尖偵探。

貝格街謀殺案
史都華.M.坎明斯基等
臉譜出版

2008/2/7

靈魂們的介質

我告訴D一個讀來的故事:一個台灣作家在舊金山,幾次經過畫廊被一幅作品的疲倦悲傷吸引,在展出的最後幾天把畫買下,得知自己是整場展覽的唯一購買者;因而和畫者相識,訂定在畫者畫室看畫的日子。但不巧碰到舊金山二十多年來也少有的暴風雨,只有取消。電話中作家提到畫展裡非賣品的一幅自畫像,是否可以改變想法?畫者仍不想賣,但說了一句:「也許,妳有一天會得到那張畫。」

故事暫且到這裡,大部分的人就知道結局了:作家後來收到了包裹,即是那自畫像;作家有不祥的預感,去電詢問,果然,畫者自殺了。作家問畫者的父親,「您和他親近嗎?」他的父親沉默,然後說,「他是個很封閉的人,沒有人可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作家拼命想著,沒有人救得了他,即使沒有那場暴風雨。

那篇題名為「但他給了我自畫像」,是整本書裡的第一個故事,也是這位台灣作家韓良露計畫寫下這本舊金山旅札的起源。當然,也是給我最強烈感受的一篇。讀韓良露的人大概很少不認為她是個說故事的高手,她卻自稱擁有靈媒般的感應,因此總在旅行中有著奇妙的特殊際遇。過客的身份,自由而不客套的切入,各式各樣的人群和交集;韓良露總是敏銳而柔軟,吸附材料,結交朋友,適切地蒐集,整理,像是一種靈魂們的介質,包覆與穿透之後,書寫而成為一則可閱讀的故事。

而書寫與讀。
韓良露不在我「最愛作家前十(甚至二十)」之列,名列我心頭好的作家,不是暴烈、冷漠、殘酷、執意,就是荒誕、疏離、絕對的細緻與敏感;韓良露並不往這些極端鑽去,而在一種媒介的性質中打轉,她並不探看自己或人性的深淵(那些既不能解決也無從解決的),而是觀察、介入、感應、傾聽世界與人群種種。因此,緣份、際遇、因果之說,在她的札記中十分明顯;而讀者讀來卻無冗長累贅之感,或者正如她所說的,「這些老靈魂都很青春」,在每個看似特殊的故事裡頭,都是經由她媒介的靈魂們的吶喊吧。


如果城市也有靈魂-舊金山旅札
韓良露
馬可孛羅出版

2008/2/6

咖啡和茶(都是謊話)






















在捷運上播歌,還是聽不膩的撒野俱樂部、Jimmy eat world(我愛closer)、黃小楨八厘米張懸陳珊妮…,然後忽然,咖啡和茶就花啦啦啦啦地跳出來了,我便想起來還有這張,娃娃的甜蜜生活。
(一度聽成「咖啡和茶/都是/清醒的謊話」)
(其實是「咖啡和茶/都使/牙齒變得黃黃」)
(哎呀)
(「沒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了」)

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魏如萱w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