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希望自己能為死亡做好準備(自己的死亡/他人的死亡,無論如何親密,死亡怎麼也替代不了)。沒有人能好好地談論死亡;沒死的人不能,死的人也不能。能夠講述的,僅有死亡之前最後的時光。有愛人陪伴的,堅持獨自一人的,或者信仰崩壞,或者深信極樂世界,也有仍須大量護理人員服侍,也有自備電池連收音機都不願麻煩醫院用電…而這些人都通往同一/唯一途徑:死。
藉由死,看見生者的姿態,慾望,與恐懼。
印象很深的是攝影師的朋友,廣告界活躍的男人,因腦瘤壓迫,記憶力無法扼止的衰敗;照片上的他充滿活力,自信,激昂,是那種會讓所有人開心的人。後來他的房間貼滿小紙條提醒自己:來過的朋友,打氣的話,不能半夜一個人出房間…後來他必須依靠房門的足球賽國旗才辨認得出自己的房間,後來他要很費力才認得出來探望他的朋友,後來他朋友一轉身踏出房門他便忘了誰曾經探望過他…他說他想要身邊有個女人能瘋狂的做愛但他怕後來他根本忘記該怎麼做。後來,腫瘤切斷了他的控制神經。
另外是一個家庭裡,兒子和妻子同時被檢驗出腫瘤。丈夫/父親的愛,該對哪邊多一些?哪邊多一些照顧?妻子不願擁抱孩子。她希望,自己擁有全部的愛。而孩子果真先離開,她也只多活了二十五天。
好像是,在死面前,慾望與恐懼,都會被真實地呈現。比較可愛的是一個女人說她的耶誕願望除了戰勝癌,還有在耶誕夜大吃香腸大餐;作者問:妳不擔心自己撐不到耶誕節?
她不可置信地說:什麼?你說我可能撐不到耶誕節?
這是我看過最可愛的,死前的願望了。雖然她在十二月二十二日離開,沒能撐到耶誕。
死前活一次
Beate Lakotta & Walter Schels
大塊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