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27

什麼時候沉默,什麼沉默?

以自身的死亡讓體系潰堤…正讀著《恐怖主義的精靈》 ,今日報紙頭版頭條,富士康12跳,數字的虛幻(及肉身的實在?),眾聲紛云。未死之人無從理解(那會是關係於錢,高額的撫卹,會是關係於情感疏離,關係於壓力,關係於管理,關係於自身脆弱?關係於…?種種揣測都不能宣稱自身的正確合理或者事情真如媒體或所謂專家所說的那樣嗎,我們需要更多的專線嗎需要更多的正確步驟嗎),死亡的也就更無從理解(正確請打勾,請舉牌,請亮燈但無從顯影;遺書在哪說了什麼,但人呢);但那會是什麼對龐大架構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擊,而且是無從回應的死亡攻擊,可能造成一些反抗與鬆動嗎?

自殺所帶來的幻滅與自身的幻滅是在不同的想像中發生:一個人成為一則新聞的數字,一群人成為新聞數字的加總;好像金錢,超過某個無法理解的範圍就自動失效,再多一個,再多一百個…。媒體這麼說:增加關心或尊重以便有效地…,數字邏輯的加法,再多兩個關心,再多五百個尊重。集團董事長實事求是增加救生網。「富士康成為替罪羊」的意思是,全中國的企業條件如此,全中國農工的生活條件如此勞動條件如此,全…,全是沒有意義的,全部就等於沒有。為什麼富士康?「富士康觀察團」成員應徵入廠詳細條列富士康員工薪資條件之優劣,提出九大問題,任何一種都是企業疏失,而其他企業不存在這些問題嗎?但那並不是開脫管道。韋伯的說法:資本主義以理性的方式營利並以貨幣做為計算一切的基礎,因此與海盜是不同的(海盜不自殺只有背叛與被背叛,海賊王需擄獲眾海盜的祟拜目光)(而兩皆是「以最少的代價,獲最大的利益」);這也不是恐怖主義懷其目的衝撞經濟或菁英象徵的大量死亡獻祭,富士康不會因此生產線停擺,仍然有絡繹不絕的人應徵,仍然有絡繹不絕的教人著迷的產品。所有人都可以說,被生產線制約的生活與身體,可以說,員工間缺乏了解認識無社交無關懷,可以說,階級之間的歧視與矛盾衝突;錯誤的在大量的言語傳述間便是絕對錯誤的了。如何辨認歷史過程的複雜狀態呢,在這些數字密集加總之際,瞬間沉默了。

輔導員、心理醫生、發洩室(不,你何不直接給我加薪資;不,你何不直接付我補償金)。香港明報:「整個中國的畸形工業體制太瘋狂」。資本主義獲利巔峰狀態(設廠在大陸,那裡的人便宜。非常便宜。)…不只是資本主義的問題,不只是體制結構或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問題,不只是時代問題(香港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潘毅:「第二代80後、90後農民工已經沒有退路,他們接受了城市價值,卻得不到城市的尊重。」),只是問題由來以久。排拒個人脆弱的說辭,是由於脆弱與絕望的差距。宗教以輪迴說法或對神的敬意嚇阻自殺,但沒有什麼能解決對未來的絕望(未來還在嗎?),體系下的永恒的零件…

無論有無更多增加的數字,都無法不絕望的沉默,報紙扔棄關上電視,事件就消散;然而歷史的過程總還是要辨認下去,提出可能與反省,不直接亦不有效,但誠實。

參考資訊
http://www.coolloud.org.tw/tag/%E5%AF%8C%E5%A3%AB%E5%BA%B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