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4

印度電影系列的第二部是《喀布爾快遞》(Kabul Express)。喀布爾是阿富汗首都,電影事件背景是911過後,塔利班(神學士)政權剛剛垮台,由美、英、加等國支持的北方聯盟掌權(2001年),北方聯盟幾乎就是英美用來對付塔利班的。雖然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不太有概念,不過電影用蠻輕鬆簡單的方式呈現了一些局面,包括塔利班士兵也有不認同塔利班嚴苛執行教條(婦女不可單獨上街等)的想法,阿富汗境內對塔利班成員的深切敵意,以及巴基斯坦堅決認為阿富汗裡沒有任何一個巴基斯坦人(但這裡我有點看不懂,下達命令的長官究竟為什麼如此頑固的背後原因)。不過有個小疑問是不管是塔利班或北方聯盟掌權時,婦女都要套上布卡?並沒有因為換了"看似較開明的政權"而有所改變,搜尋了一下似乎因為沒穿Burqa的女人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回到電影,一些巴基斯坦士兵在美國士兵開一車子”塔利班成員”來監禁時,巴基斯坦士兵說著「不知道那裡面有幾個我們的人」,在一個人偷跑時美國士兵喝斥,巴基斯坦士兵說「是要我們開槍的意思嗎」「小心點不要打到他」;阿富汗嚮導開著車(就是Kabul Express啦)載著兩個印度記者穿越一大片荒漠時說,這裡從前是阿富汗最肥沃的土地,阿富汗出產的葡萄銷往全世界…而一間叫「喀布爾旅館」的地方,沒有門,沒有屋頂,沒有人。戰爭是怎麼開始的?誰先開始的?塔利班士兵拿槍抵著阿富汗司機,阿富汗司機說,是我們;一有機會情勢反轉,阿富汗司機拿槍抵著塔利班士兵,塔利班士兵說…是我們。車子開往邊境,遇到一輛棄置的可樂車,阿富汗司機說你看吧我說美軍天黑後就開始轟炸還在路上開的車,兩個印度記者摸了車身的可樂水,爭論是可口還是百事,美國女記者說,我不知道,我不喝可樂。塔利班士兵掰開車身木片,百事可樂嘩啦啦滾出來,這就是美國!塔利班士兵說,榨乾我們的石油,然後賣可樂進來。

如此種種,電影動人的地方大約是對人的境況的關注,而不是對錯的判斷。敵人是誰?是什麼意思?塔利班士兵總算見到了蒙著布卡的女兒,印度記者問,為什麼不和她談談話?他說,你們生在幸福的世界,是不會了解的。塔利班士兵的結局太令人傷心,以致於整片希望歡樂一些的結尾顯得有點笑不出來。整個歷史的來龍去脈不是一部電影可以交待清楚,但提醒了一些事,有一些視野,蠻有意思。不過,印度記者為什麼會說「這些幾乎和塔利班士成為朋友的片段全被刪去不能播出」,印度又是怎麼看待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呢?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發生過邊界戰爭,巴基斯坦是從印度獨立出來的(當時都還在英國殖民),印度有穆斯林與印度教的衝突;以及穆斯林之間亦有不同派別不同政治立場和對人的約束…。這些看似別人的、遙遠的事,總覺得還是要一步步來明白。



喀布爾快遞Kabul Express/Kabir Khan/印度/20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