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8


看完《男人四十》。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媽會喜歡這片,前赤壁賦,我敢說媽肯定比我還熟,我記得她喜歡蘇軾。故事簡單,卻有很多線索可想,林耀國是個國文老師,和妻子陳文靖有兩個兒子,大的安然聰明貼心乖巧,小的磊然粗枝大葉;安然已經是大學生的年紀,夫妻倆可以將安然當朋友來談話。然而有些事,客客氣氣二十多年夫妻,究竟我們相互明白沒有。盛老師和陳文靖,連帶的影響了林耀國對胡彩藍,即使有類似的關係,卻在完全不同的方式和相處上發展;陳文靖對盛老師是從敬愛到不屑到憐憫,胡彩藍則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喜歡你」。

想到蔡老師在課堂說過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從來沒有在身分上真正的顛覆,只是在政治政策上作了階級位置的反轉;忘了他說是誰說過的,人人心裡有落難公子的原型。顯見”文化”總還是受人尊敬…,也不見得是該或不該的問題。或者是因為林耀國在老同學間雖然不有錢,也坦承他和阿銳交朋友有優越感,但到老同學家教他兒子讀黃鶴樓那一段,孤帆遠影碧空盡,小學讀到時覺得爛俗,可是電影裡,他教他認識長江,流經湖北,一處名武昌,有黃鶴樓,在起了大霧的、百花燦爛的三月,從這裡送友人離開;我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字就都突然有了意義,好像就真的有一個老朋友要到遠方去,自己眼看著他的小船消失了。

(現代性此刻又冒出來,現代已經沒有遠方了。安全又殘酷。)

小朋友問,長江現在還有帆船嗎?林耀國想了一下說,不知道,哪天請你爸爸帶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三峽景致也是串起這些人的情感元素,從來盛老師、林耀國、陳文靖都是在李白杜甫蘇東坡中遙想三峽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而林耀國最終,請妻將故事的後來告訴安然,寫了信告訴他,自己見到當時還好小好小的,小貓一樣的安然的心情。不想喝醉的林耀國,和胡彩藍一起過夜的林耀國,也不必然有衝突,每個人有自己的矛盾。我也想為什麼喜歡許鞍華,誠實,溫柔,始終不是告解也沒有原諒什麼的,而保留轉寰的餘地:「我們去一趙三峽再說吧,大壩建成了以後,很多事物都會消失…」林耀國說。


男人四十/許鞍華/香港/2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